线下零售还有大机会吗?少谈些模式,多谈些顾客价值

互联网委3年前 (2022-04-15)官方信息614

  线下零售还有大机会吗?这是个好问题。

  首先,说说我的个人体感,接着,我们再拆解这个问题来做一个尽可能量化的分析,看看结果可能会如何。

 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如此大的国家,零售体系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体系,中国有无数个城市,十几亿人口,无数的商品通过全国的公路、水路、铁路、航空进行复杂的调拨、运送,我就问一个问题,从这个商业系统来说,每一个顾客买一瓶矿泉水,买一把瓜子,买一盒牛奶,竟然都通过订单级分拣的方式,并且通过区域大仓、城市仓、快递站层层转运,然后再通过最后一公里的快递小哥配送至家里,从整个商业系统来说,这是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吗,如果所有人买任何东西都通过线下,而且产生大量的包装废品,这个可行吗?我们的物流运输如何支撑,我们的快递小哥如何支撑,我们每一个顾客都愿意承担物流、配送成本吗?至少我认为,这实际上是低效的方式,非常低效,而且非常浪费,既不经济,也不环保。

  那为什么传统线下零售过去这些年又如此不堪一击,被电商吊打得死去活来,特别是大卖场为核心的业态,各种被撕,一个品类又一个品类被拆解。核心原因,我认为并不是线上电商做的多好,而是线下零售做的太差了,已经大大脱离零售的本质了。

  国内的大量的线下零售企业,看看那些线下零售百强企业,从永辉超市、国美、苏宁、大润发、华润万家、沃尔玛、物美、步步高等等这些企业,下面还有一大串的名单可以往下看,有多少零售企业实际上其实就是做二房东的生意,有多少企业其实只是靠盘剥供应商活着,有几家企业真的在研究顾客,研究产品,这些零售企业的高管,有几个人对于他们自己卖的商品特别特别熟悉,真的在研究的,真的几乎没有。

  我和好几家食品上市公司老板交流这个问题,都反馈,传统商超实在太烂了,虽然还是有一定的量,但是确实效率真的太低了,成本太高了,虽然有量,但是真的不赚钱,就算账面有点盈利,基本都在应收账款里面了,而且长期压着,结不了。这个账其实蛮好算,传统这些商超,他怎么赚钱,收进场费、条码费、各种节日促销费用,卖不好没准还早各种理由退货,要结账吧,还这扣点那扣点,还得各种打点、吃拿卡要,不仅如此,对于供应商,还得准备一只队伍来应付这些传统商超的各种流程、要求,这类渠道的运营成本非常高。零售商呢,自己不研究商品不研究顾客,靠研究供应商赚钱,没人研究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。

  电商呢,最近从创业企业到互联网巨头,不断在各种创新,从前置仓、社区团购等等,模式更新迭代,变化多端,努力不断抢占从生鲜到食杂,到日百的生意。当然,模式还在探索,商业逻辑还在验证过程中,炮灰也不少,前置仓挂了一波,社区团购则挂了一大波。今天来看,不论是前置仓,还是社区团购,还需要很长时间来证明自己。我自己是认为,前置仓和社区团购毫无疑问都是有市场的,也是有需求的,不过因为各种补贴等方式,确实放大了真实需求,实际需求和市场空间要大大的打折。

  不论是线上,还是线下,似乎都很困难,而且在同时期,线上电商,比如京东、天猫、淘宝也都困难重重,增长乏力,貌似只有抖音看起来机会无穷、未来可期。

 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,线下真的还有大机会吗?

  先从大盘数据看,线上的零食、纸巾等品类的电商销售额已经不涨了,线上渗透率不增反降。

  我们从wind上拉了一下线上统计数据,我们惊人的发现,线上的零食、纸巾日百等品类的线上全网销售额在过去3年的销售额是基本持平的,基本上涨不动了,同时,如果扣除双十一搞大促的11月销售额,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品类的线上销售额实际上微微下降,这说明在这些品类上,电商的渗透率基本停下来了,没有再增长了。

  从渠道成本和履约成本来看,线下零业态其实是更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。

  线下零售以零食连锁店为例,基本上100平米的店一天销售额在0.9万-1万元之间,约300单,我们按每单30元算,相应的人工和租金预计分别为2元/单和1元/单(即渠道和履约成本为3元/单),如果按毛利率25%计算,则每单有7.5元的毛利,扣除渠道和履约成本3元/单,还有4.5元/单的毛利额。说明这个账是算的过来的。

  线上零售呢,先不考虑线上营销及渠道费用,我们只算物流运输费用,以良品铺子电商业务为例,每单的物流运输费用为3.3元/单,这意味着良品铺子的线上客单价不能太低,如果每单也低至30元,这就意味着光运输费用就占11%,还要扣除每个订单的获客成本(至少占每单的10%以上),这导致一个问题,客单价不能太低,良品铺子的线上订单每单大约在七八十块钱。

  但实际上,以零食为代表的品类是冲动型、刚需高频的消费需求,绝大部分消费是发生在线下渠道。如果今天的线上获客成本、履约成本依然如此的情况下,我们判断该品类的电商渗透率再持续快速提升是不现实的。

  从顾客价值的角度来看,对于消费者来说,如果线下有很好的供给,消费者是没必要小额的花费还跑到线上去的,而且像零食这样的品类是冲动型消费,看到什么想买什么,大部分的需求是受商品激发的,而不是目的性购买,当线下连锁店能够为消费者精选高性价比商品,提供相对丰富的购物选择,且价格低廉,同时门店离消费者还很近的情况下,这不就是说的线下量贩零食店嘛,这实际上是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方式,而且比线上购买的顾客价值更强。

  因此,我们的结论是,刚需高频、低货值(比如每单低于30元/单)的品类商品,在线下零售还有巨大的空间。我的答案还是有,刚需、高频、低货值的品类,在线下零售还有巨大的市场机会,比如零食等食杂类,纸巾等日百类。

  零食量贩连锁的顾客价值:更丰富、更便宜、更多新品

  我们在湖南、江西等多个下沉市场开展了广泛的调研,我们发现了以零食量贩连锁店为代表的品类杀手业态正在迅猛增长,相对于传统的良品铺子、来伊份都品类店实现了明显的升级,顾客价值更加清晰和明显。

  产品更丰富:零食量贩连锁的产品比来伊份要丰富得多。来伊份、良品铺子受限于门店面积、陈列空间、品类构成等因素,门店通常只有五六百个sku,覆盖的品类也不完全。而零食量贩连锁的面积通常在100-200平米,门店里的商品品类比良品铺子要齐全得多,从水饮乳制品、坚果炒货、肉干肉脯、烘焙、麻辣零食、方便速食等品类,且产品多达1500-3000个sku,产品的品类和sku数量都比来伊份这类连锁店丰富得多。

  价格更便宜:量贩零食店的产品价格带更宽,且同类产品要便宜30%以上,比便利店、大卖场都便宜30%以上。这就有意思了,好多人好奇,零食量贩店看起来规模也没没有那么大,为什么价格能做到便宜。两个方面:首先,采购价格低。其次,运营成本低。

  产品更新快。良品铺子这些自有品牌零食连锁店,产品从规划、研发、组织生产、物流花费了大量投入,汰换商品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,因此在汰换商品方面总体显得比较保守,上新速度相对慢。而零食量贩连锁店则不然,这些企业上游面对的是厂商,产品也都是厂商品牌,因此在产品的更新汰换上要比良品铺子灵活得多。

  结论来看,线上还是线下,还是结合品类来看,零食这样的品类,具备高频、刚需、小额消费的特点,结合渠道成本和履约成本等看,这类品类市场长期来看,这类品类必然还是以线下零售为主体,这也意味着零食这样的品类杀手拥有巨大的成长机会和空间,除了零食之外,还有哪些品类,也同样值得思考。

  回到最初的标题,甭管线上和线下,多调研一下实际的市场和消费者,多到下沉市场走走看看,少谈些模式创新,多谈些顾客价值。